找到相关内容11197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三)

    花,坚持法相观点的阿毗昙学者便认为是阴、界、入所摄。又如,经说三种色:有色可见有对、有色不可见有对、有色不可见无对。又如,有的认为,不见、不闻、不嗅、不味、不触的东西,尚且称为色,何况眼中所见的镜中之...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193156.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

    存在的观点。   ⑿戒取:又作戒取见,戒禁取见,指将错误的戒律法规当作可以引导至涅盘的正确戒律。   ⒀爱:指渴望、贪爱、贪欲。   ⒁慢:傲慢。乃心所(心的作用)之名。即比较自己与他人之高低、...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293158.html
  • 慧远是中国早期佛教史上的一个大师

    神不灭论,用慧远的话来说,就是“形尽神不灭。”佛教宣传果报轮回,庄子有薪尽火传(见《人间世》),二者并不完全相同,慧远却把它等同起来。本来因果轮回之说,是佛教的基本观点,释迦牟尼的十二因缘,讲的就是...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7460893221.html
  • 论慧远的净土信仰及其地域性影响

      论慧远的净土信仰及其地域性影响   ——纪念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年   刘长东   内容提要:学术界认为东晋未慧远归信弥陀净土的原因是由于他深信神不灭和因果报应。这种观点的为确论,但神不灭和因果报应思想还只能说是慧远归净的内因,故本文认为慧远归净还有某种外因的契机在起着作用,这种外因即是慧远对禅法的重视和积极的探求。在其归净与修念佛三昧禅法二事之间,后者为因,前者为果,而不是论者...

    刘长东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2193351.html
  • 僧肇与玄学化的中国佛学

    ldquo;种智之体,豁如太虚。虚而能知,无而能应”的观点,僧肇并不认同。他认为根本就没有“无用之寂,而主于用”,应是寂用相即,体用一如。心无义之所以“...ldquo;此得在于神静,失在于物虚”。因此对于心无宗“种智之体,豁如太虚。虚而能知,无而能应”的观点,僧肇并不认同。他认为根本就没有“无用之寂,而主于用&...

    麻天祥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1993674.html
  • 从《楞伽经》看佛教的语言文字观

    》,同为法相宗所依据的重要经典。《楞伽经》的内容相当丰富,本文仅就其关于语言文字方面观点进行探索和阐述。   《楞伽经》(Lankavatara-sutra)全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或《入楞伽经》。...

    李恕豪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593692.html
  • 长安佛教历史进程概论

    实物,也有文献解释的呼应,我们认为很有道理。与这种观点相一致,佛指舍利进入关中也被认为是在这个时期。法门寺阿育王塔最早被称为圣冢,暗示它属于古代印度阿育王塔的式样,而阿育王塔是公元前3世纪中后期产生的...

    增勤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693695.html
  • 当代佛寺文化资源的定位与开发——以华林寺为例

    大正藏》第5:册,第202页上。   [13][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三十八, 《大正藏》第53册,第585页上;   [14]按照学术界的观点,阿育王之领土未曾拓展到中国,所以其所建之塔留存於...

    李利安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94693817.html
  • 虚云戒制思想及其实践析论

    以戒妄语为始,智以戒饮酒为始。”[[35]]虚云还大力宣扬他持戒有益社会观点:“佛观一切众生苦恼轮回,背觉合尘,习气除不了,故方便制戒,使众生断除习气,背尘合觉。”[32]“若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

    陈金凤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75294095.html
  • 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

    上面已为“无畏布施”作了很多辩护并力图将“无畏布施”纳入现行的“人间佛教”体系以使后者能更加完善,并且我还煞费苦心地请出大名鼎鼎的虚云和尚来为我的观点作加持,但是,我估计有的人可能还会认为僧人涉足人间...

    陈坚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75994120.html